家长怎样指导孩子阅读课外书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做。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孩子放学及时完成作业后,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f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