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
作者:潘一,宋力,杨双春,等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年第6期
潘一,宋力,杨双春,张瑞军,张钟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各高校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在其未来的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行的目的出发,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项目的联系,量体裁衣地为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能力的项目,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意识;训练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506003003
收稿日期20150916;修回日期20151026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加强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大力提高石油天然气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70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0145230070008)
作者简介潘一(1976),男,山东商河县人,博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教育部自2007年起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借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有些方面亟待改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明确指出大学的教育改革目标,意在加强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借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