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2)该理论所说的贸易利益是短期利益
(3)按该理论观念,当今的贸易应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事实恰好相反。
五、论述题
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李嘉图的“比
较优势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分工应按地区、自然条件及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即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定
9
f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参与分工应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2)数学模型或图形的分析比较。(3)意义2、灵活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1、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
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4、要素密集度5、里昂剔夫之谜四、简述题1、(1)商品的价格差(2)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价格差(3)出口和进口2、(1)贫困增长的基本含义。(2)贫困增长的图形解释。图形见教材。(3)贫困增长的条件和原因。3、灵活五、论述题1、(1)每个国家应密集使用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商品,应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2)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价格差异;(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借鉴意义:灵活2、灵活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1、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通常仅限于特定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该特定要
素在不同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2、特定要素模型:该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可以在两
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劳动总量固定并可达到充分就业;而劳动以外的其它要素则是特定的,它们只能被用于生产特定产品。根据该模型,在生产函数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进而两个部门的产出也得以确定。二、是非判断题1、错误。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的假设,劳动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