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护理【摘要】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笔者通过整理2008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心理卫生工作者接(触)诊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事例,并搜集大量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其后对其诱发因素及行为特征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分析,提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与心理护理,以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对维护社会稳定与家庭完整,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生命安全,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干预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1102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spirito1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持续性的心理危机、抑郁情绪是与自杀意念最密切相关的。此时,而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或心理护理,将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青少年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1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
f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包括其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心理支持失当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他依赖周围的人提供的内、外在的评价而存在。这是人们应付大量压力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支持资源。一旦丧失或没能发挥或支持失当,个体将变得无比脆弱、失衡,并进一步产生危机。
12应付机制失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不同方式来应付焦虑和减少紧张,并逐步形成了应付压力的模式,而成为解决压力的一套有效的应付机制。相反,如果没有恰当的、有效的应付机制,个体的压力或紧张持续存在,危机便会随之产生。
13个体认知偏差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在个体决定应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认知的偏差限制了探索压力条件的信念,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对他人知觉、人际关系及对采取不同类型治疗手段的反应。尚若认知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则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二者交替,进而出现心理危机。
14个体人格缺陷心理危机还受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如注意力明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