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答案
1.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2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4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5.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6A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7.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9.A“左迁”必是降职。10.D皇帝的庙号。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f1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14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十二时辰制: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f17.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18B(“署”表示代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