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乐趣写作“咬笔头,皱眉头,苦思冥想难想一句话。”这是作文课上常见的一幕!小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知识层次不够丰富,习作时往往文思呆滞、语言枯燥、内容单调,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谈作色变”。这种现状,值得深思。其实,“学生对所写材料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情境、人物和心灵,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和向往。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应该从作文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获得作文素材。作文时,才会做到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训练学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比如春天到了,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是花的世界,有桃花、月季花、梨花;有的说,春天是小动物们的盛会,青蛙从美梦中醒来,小燕子也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有的说,春天是植物的天地,柳条儿跳舞,笋芽儿探出了头;还有的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
f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孩子们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如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留意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等,并在日记中及时记录下来,为日后写作贮藏丰足的的作文“粮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生活万花筒”“校园记事”“感恩行动”等生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当小记者,编辑手抄报;组织学生举行优秀作文讨论会,集体评价作文;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画插图等等,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后,让他们回到家做一做:可以将自己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