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这些事故造成许多人甚至包括EI杜邦的几位亲人丧生,最大的事故是在1818年发生的,当时杜邦已有100多名员工,40多位员工在这次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但杜邦的技术当时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正好美国当时开发西部,需要大量
f。政府主动出面贷款给他,要他把企业做下去。EI杜邦体会到如果不抓安全,杜邦公司就不可能存在,但仅仅是设备和厂房上的注意是不够的,必须有制度的设计和意识上的强化。在接受了美国政府贷款支持情况下,他同时做出了三个决策:第一是建立管理层对安全负责的制度,即安全生产必须由生产管理人直接负责,从总经理到厂长、部门经理到组长对安全负责,而不是由安全部门负责。第二是建立公积金制度,从员工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企业拿出一部分,建立公积金,万一发生事故在经济上有个缓冲。第三是实现对员工的关心。公司决定,凡是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员工的家属,公司会抚养起来,小孩抚养到工作为止,如果他们愿意到杜邦工作,杜邦将优先考虑。EI杜邦在1818年建立这个制度,还规定,最高管理层在亲自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得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去操作。在当时规模不太大的情况下,杜邦要求凡是建立一个新的工厂,厂长、经理要先进行操作,目的是体现对安全的重视和承诺。这些来自于最高层对安全的制度方面的设计和完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安全宪法”到1912年,杜邦建立了安全数据统计制度,安全管理从定性管理发展到定量管理。到20世纪40年代,杜邦提出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年发展中,很多人认为事故总是要发生的,所有一切的努力只是推迟它的发生,避免它的发生。杜邦认为这样的思想并不可取,一定要树立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因为事故是在生产中发生的(事故不一定只在生产中发生。在杜邦的安全理念里,哪怕是办公室,也会有发生事故的隐患。),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的提高、人的重视,这些事故一定是有办法防止的,所以要树立事故可以防止的思想。到了20世纪50年代,把这个安全理念延伸到工作外的日常生活里,工作外的安全事故也计算在安全数据统计制度中。随着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公司感觉到在8小时内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不足以满足对员工安全意识的需要,所以推出工作外安全方案。公司认识到员工在8小时外受伤对安全的影响,与在8小时内受伤对安全的影响实质上没有区别,假如公司一个老总、业务人员、销售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