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新课程在培养目标方面产生了什么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要了解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及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现行教学大纲和新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范围和顺序。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1990年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②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新地理高中教学大纲2000年2月第二版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地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②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④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通过新旧大纲对比,可以清楚看出,两个大纲均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的教学的目的,但无论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其目标都有较大的变化。新大纲除了上述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外,还规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有利于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1知识方面由于原大纲的教学目的就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而言,因此,对高中阶段就显得针对性不强。在知识要求方面,表述为“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显得比较空泛。具体落实到教材上,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上,显得较为混乱。高中必修下册涉及部分人文地理、高三选修的区域地理知识,基本重复了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新大纲知识要求具体明确。必修课知识目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人文环境。选修课的知识目标,高二是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和地理等人文地理知识,高三是我国的区域差异以及我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这样构筑了以自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