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到了孔子的课堂上、书本中,从熟读成诵中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感受到孔子这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王老师一次次的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整堂课,王老师没有过多的对字词的理解,没有太多的朗读指导,这一节课就在王老师创设的语境渲染之下,孩子们学会了太多太多……也让所有在场听课的老师感受到太多太多……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我们总能借着美妙而恰当的背景音乐,循着他跌宕起伏的语调,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体验着王老师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的境界。王老师的课堂体现出来了整体的“诗意”的享受。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完全沉浸在了课文文本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给我们带动无穷的信息和思考。王老师的课堂不矫揉造作,没有煽情和绚丽的画面,所有的只有语言和文字的表述。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语言的魅力,诗意的教学。
二、课堂渗透崭新理念
4
f王崧舟老师指出,课的定位决定教学方向,我们的教学应体现人文性与语文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能运用好语言文字,但是语用教学应从表层到深层,将感悟、积累与应用进行系统设计,不可割裂,同时要将语言的积累与情感的陶冶、学法的指导融合在一起,只有在语用视野下的积累才是积极、灵活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王崧舟老师这样回答“‘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