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点支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四大片区”。各市州、县市、区均要自行确定扶贫重点区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不同群体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编制扶贫规划,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立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和发展模式。
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全省扶贫开发总体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主动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不断完善参与机制、拓展参与领域、提高参与水平、注重参与实效。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切实发挥市、县政府扶贫开发直接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群众扶贫开发主体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状况。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当前突出民生问题,又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
f根本问题,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科学协调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实行开发与开放相结合,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继续搞好扶贫开发试点,积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
二、目标任务八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贫困居民显著减少。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与全省同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九主要任务1、新村建设。一是建设扶贫新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新村建设;每村总投入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