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回去仍旧过那自由自在的神仙日子。于是,司马承祯转身回到了深山中。从此开始,这座“文官到此需下轿,武官到此需下马”的落马桥,同时也成了有名的“司马悔桥”。据东汉《搜神记》记载,相传剡(shà
)人刘晨、阮肇上天姥山采药,林深草密,迷路乏食,摘桃充饥,溪边邂逅两位绝色仙女,盛邀款待,结为伉俪。半年后,刘、阮思乡心切,不料至家,乡人不识,询问老者,竟是第七代子孙。刘、阮返回寻妻,复至桃源一带,结果无着,两人徘徊溪畔,惆怅不已。“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天明月照苍苔。”“惆怅溪”一名由此而来。现在刘门山麓的刘门坞村,村首迎仙阁已毁,村后采药径如故,西尖山上的爱巢“桃源洞”更让人浮想联翩。如此壮美的风景,如此动人的传说,自然深深地吸引着诗仙李白。他一生四上天姥山。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漫游江陵时,遇见准备前往南岳衡山的司马承祯。那一年,司马承祯已经80高龄,隐居在天台山的玉霄峰。我们无从知道一位道教宗师与一位年轻诗人的对话内容,但司马承祯的出现,肯定深深地影响过年轻的李白。李白脚蹬谢公屐,沿着谢公道,登临了天姥山。公元742年,李白居东鲁,与司马承祯的好友、道士吴筠一同隐居新昌。不久,吴筠应召赴京。由于吴筠的推荐,唐玄宗派遣使臣召见李白。于是,李白启程北上,前往长安。他以为从此平步青云,却只得到了一个翰林供奉的清职。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重大失败。正是在这种情景下,他在山东创作了那首千古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回忆起自己一次次换上谢公屐,攀登在云梯一样陡峭的弯弯山道之上,终于登上天姥山最高山峰的情景。天姥山的草木,为李白提供了诗情的灵感;天姥山的山水,为李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于是他挥如椽之笔,书如珠美文,为天姥山纵情讴歌。歌到结尾处,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写完这首诗后,他再次沿着那条唐诗之路来到天姥山。李白的歌声,不啻是又一个天姥的吟唱。李白的诗作,让天姥山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f从此,天姥的歌声就永远传唱!(选自梁孟伟的同名文章,有删改)16.天姥山的传说、故事为天姥山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依据原文填空。(3分)传说、故事天姥纵歌的动人传说①司马承祯拒召归隐的故事采药人刘晨、阮肇娶仙妻的传说李白创作了讴歌天姥山的著名诗作答:18.阅读本文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司马承祯对李白的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