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点击查看禚洪庆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分二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③往之女家之: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答: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答: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停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