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会长期使人处于慢性的低水平应激的状态,也容易患有心身疾病。r
r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应激源作用到人体都会导致人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呢,这里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起作用,什么因素导致同样一个应激源作用于我们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反应不同呢,大概有以下这么五个方面的原因。r
r
  第一个就是个性特征,这个人是比较外向,是比较内向,这个人喜欢热闹的场面还是喜欢一个人独处,是喜欢静还是喜欢动,如果一个人比较外向,如果一个人比较合群,假如他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失恋了,他就会去找他的好朋友,他就会去找老师,他就会去找同学找家人倾诉,获得情感上的支持,那么有可能有助于他更平稳地度过他的这个创伤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比较内向,平常沉默寡言,当他遭遇到什么挫折的时候,内心的体验就很强烈,有可能出现比较强的内心应激,而且他不善于表达,有可能这样的应激就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个性特征,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评价,间接地影响一个人对应激源的反应程度。r
r
  第二个就是个人的经历和经验,比如说自己以前经历过考试失败,然后又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然后以后考试成绩就上来的,他有这样的一个经历,一次考试失败,不会给他造成特别强烈的影响,所以,也不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r
r
  第三个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为什么911以后,有好多美国人产生了不安全感,上班只要一上大楼,坐在楼里头老往窗外看,因为他觉得911事件是当时在大楼里上班的人,没有办法预期,没有办法控制,没有办法来预测,所以这样一个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就会对于自己在高楼里工作产生不可控制,产生那种难以预期的这种不安全感。r
r
  第四如何解释应激源,就是人们看到了一种像我前面说的那三类,比如说灾难性事件,个人性应激源,背景性应激源,其中之一,作用于我们,我们遭遇到这样的应激源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解释这样一个紧张性的刺激,或者是一个消极的事件,这个也很影响我们的应激反应的强度。r
r
  第五社会支持系统,是不是有好朋友,是不是有特别关爱自己的家人,如果有这样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人,他们对于应激源的这种认知评价,相对的就比缺乏支持的人要好一些,那么在应激状态之下,出现的心理反应,他们的情绪变化,往往是一些消极的情绪,比如说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等,认知反应呢,它就具有一种灾难化的认知评价,就说这回完了,这回自己要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了,现在遇到的这个情况,这种不利的情况是无可挽回的了,这样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