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电商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汉哲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吴成雷
电商的价格战“基因”
2012年注定是中国电商行业硝烟弥漫的一年。据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B2C购物网站市场份额”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市场份额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天猫、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腾讯B2C、苏宁易购和当当网。此轮价格战除了腾讯B2C,另外5家全部加入。而这5家企业所占的全国B2C市场份额超过82。当电商行业巨头们纷纷投入高达数十亿元巨资,都扬言要做全网最低折扣,甚至提出“击穿全网最低价”等等口号的时候,是否有人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商就一定要低价?从电商诞生之初的商业模式来看,导致电商爆炸式野蛮生长和发展的三大“便利”基因决定了电商的低价“性格”:一是空间便利基因,借助于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宅在家里也能逛遍全世界的商场,买家商品卖家三者只用在互联网上进行零距离接触即可达成交易,剩下的物流、交通问题就交给中间商去做即可。不管身处世界何地,只要快递可以到,就可以网购。按照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省下的劳动自然可以折算成商品价格上的折扣;二是时间便利基因,无论是B2B还是B2C等等,最大的优势无非是将卖家和买家的距离通过互联网拉近为零,空间上的节省直接带来了时间的节省,从现金流的角度,交易时间的节省意味着商家在价格上必须要做出让步;三是比较便利基因,实体店铺中永远不可能做到将同一商品按款式、价格、销量甚至还有好评率等等指标在消费者面前排好了序以供选择,可是借助于搜索引擎技术,这一切是那么的简单和自然。“款式全网最流行”“价格全网最低”、、“销量全网第一”、“好评全网第一”等等,总有一个指标会击中消费者购物偏好,进入订单支付界面。比较的便利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低价是必须的,但低价不表示低利润,在看似“低价”的电商行业,电商要做的就是在“低价”中寻找自己的利润空间。
f消费者的低价“情结”
追求低价是消费者普遍的心理,尤其是在“省略了店铺租金、人工成本等中间环节成本”的电商市场,如果不能做到低价,至少是和门市店相比的低价,可以说这家电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问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多低才是真正的低价?对于商家来说,多低才是承受的底线?在商家在价格上不断的妥协,消费者是否正在逐步丧失判断和比较价格与价值的能力,而纯粹的依赖搜索引擎来追求全网最低价?亚马逊中国总裁王汉华也曾表态:“中国的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