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医药政策趋势分析
作者:医药云端来源:医药云端20148792407
如何判断市场发展趋势?上中学时,我们学过揭示物体运动的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市场不是物体,但同样受外力作用,而且医药行业受外力作用明显。医药行业的外力主要是行业性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但主要还是来自政策。另外,市场的主体是企业,除了外力,还有内生变量,今天我们主要还是谈外力,企业战略、研发、产品、市场和销售等内生变量留待以后再进行探讨。影响医药市场的4大外力药品的定价政策、招标政策、使用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构成了行业的4大外力。这其中,定价政策无疑是核心政策,它贯穿了药品从注册开始到生产、流通、终端使用和销售,其他的招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其实都不同程度围绕定价在做文章。定价政策按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药品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前者就是俗称的医保目录。进入该目录的品种很大比重是由医保基金支付,而基金越来越不堪重负。在此情况下,医保控费提上了议事日程,2014年和药品有关的政策几乎都是从控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f2013年在我看来是医药行业的分水岭,当年的很多事件仍然对今天又较大影响,要分析2014年的市场趋势,不得不从2013年说起。国家发改委对医保品种进行了三十多次的调价,但作用非常有限,到了2013年,似乎再也没有兴趣走调整最高零售价的老路,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药品定价的改革。发改委在杭州会议上表态支持二次议价,认为这是能把虚高的药品价格拉下来的一种办法,但事实上,这其实已经是「三次议价」了。第一次是发改委自己制定的最高零售价,第二次则是卫生部门通过招标挂网形成的中标价。令人尴尬的是,既然你支持二次议价,你能否把第一次议价的最高零售价取消?发改委还真这么设想了,并组织过专家研讨,准备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实行基准价。基准价,就是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患者选择不同价格的药品,超额部分由患者自付,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比如,同一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的药品,国家核定这盒药医保支付价位20元,药品来源有N个厂家,患者可以自行选择高中低档药品。选择较高质量层次的药品,估计患者自己就要掏腰包,而选择普通GMP品牌的厂家品种,可能就少付钱或者不付钱。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厂家的药品在基准价的统一标准下,可以自行制定药品价格,把药品的选择权交给患者,公平竞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