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提高”与“提速”完全可以实现。气象监测及预报水平的提高,极端灾害性
f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天气的踪迹大多能提前捕捉,关键是如何打通紧急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气象台、地震局或相关部门的预警信息,能够借助电视、电台、网络、显示屏、手机等信息发布渠道,“精确制导”地及时发送到民众手中,并有效成为大家防范应急的行动指南,那么,即使短期还无法使每条街道排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即使一下子做不到每栋校舍都能抗击8级地震,“打不过就逃”的防灾减灾法则,仍能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就在6月28日,四川宁南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镇政府提前一天给相关地区的人员发出了预警短信,然而,白鹤滩水电站施工人员收到了却当成垃圾短信随手删掉,错失了转移良机,导致40人遇难、失踪。如果,当地政府不仅仅是发出了预警而且还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信息生效如果,水电站建设者们能多一些防灾减灾意识,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国际气象防灾减灾发展的新趋势也告诉我们,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更要重视长远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树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也因此,面对极端天气,我们既不可心存侥幸,也不能借口托辞,更不能用“抗灾中的坚强”掩盖“防灾中的脆弱”。极端天气渐有常态化的倾向,对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也是对其发展观念和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唯有变被动抵御为主动防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合力,以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式来应对,才能避免“极端天气”酿成“极端灾害”。面试题目一:浙江省委书记说:“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让老百姓心情更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要点】所谓心情,在我看来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本题中是指我们现在经常说起的百姓幸福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心情”无处不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强,就是“国家心情”好,这是“大家心情”一个家庭和睦相处,笑逐颜开,幸福美满,就是“小家心情”好的象征。“百姓心情好”是社会的风向标。唯有“百姓心情好”,群众幸福指数高,社会才会矛盾少,平安和谐,安居乐业。百姓心情的好坏,是社会的晴雨表,干部政绩大
小的试金石。我们政府的工作应该时刻以“群众高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这是检验群众心情好坏的一张试纸。为百姓谋利益,“让百姓心情好”,是作为执政者为之不断奋斗的动力。大禹治水,栉风沐雨,废寝忘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