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好高骛远,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2、消除不良行为。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不乱丢垃圾、不乱扔石子)、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3、改变不良习惯。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五、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24日3月2日):1、召开全体班主任会,宣读学习方案,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2、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等宣传阵地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3、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启动仪式。4、开展56年级文明礼仪宣传画比赛活动。
f5、各班利用班会课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主题教育内容》并组织宣誓签名活动。张贴一份在教室,并上交一份到副校长室。6、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宣讲活动意义和内容,取得家长配合,形成家校联手的氛围。(二)实施阶段(3月3日4月3日):1、组织各班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课。2、组织开展三至六年级以“好习惯,益终生”为主题的班会课竞赛活动。3、开展12年级“我身边的文明故事”讲故事比赛。4、开展“亲师周”活动,(36年级举行“我的老师”征文比赛。)5、建立不文明行为举报制度,加大督查深度和力度。(三)反馈检查阶段5月4日本学期结束: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领导组成员在值日教师、少先队监督岗、卫生督查小组的配合下每天进行督查评比。1、组织评选“十佳文明学生”,县级“优秀三好学生”“四好少年”。2、根据各班开展情况和效果评选文明班级(每年级组评一个班),评选“文明之星”(每班6名)。3、每个班主任交一篇汇报总结材料。五、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f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领导组成员在学校少先队监督岗学生的配合下每周进行评比。具体办法:(1)学生出现违规现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通报批评,累计三次取消其各级各项评优资格。(2)班级出现违规现象,一周内累计三次违规现象,则取消其本周流动红旗评比资格。(3)班主任任教的班级,一周内累计发现10人次违规,则取消其参评本学期各级优秀班主任及优秀辅导员评比的资格。2、畅通反馈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