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人格是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三位一体。而我却认为离开对学生的爱,一切都无法传达。正如: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与大多数青年教师一样,我也兼任班主任工作。我感到,当我打开心扉的时候,学生也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只有用教师真的
6
f品格,善的心灵,美的情怀,与学生水乳交融,传递情感,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教师不是爱的奴役,教师的爱应该是智慧的爱,它有时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启发。孔子说:“导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拔。”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给学生规范,用以制约他们的言行,但从不强迫他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减少阻力。当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时,我相信,学生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想不通、做不到,那我就没有必要重复这个道理了,不如换个方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尝试,我去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用实践和反思磨砺智慧,最终获得专业化成长。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流取向就是“实践-反思”取向:主张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智慧也需要磨砺,“勤于实践和反思”能够加快完善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使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就青年教师而言,我们大都怀揣着远大的理想走出师范校门,向往击碎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在创新中求得新的发展。这个想法固然好,但单凭在学校有限的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年轻人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实现,都需要磨合碰撞,才能归于科学合理。是否敢于将自己错误的或不适当的教育理念推翻,继续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在反思中发展,
7
f是推动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事业进步革新的前提条件。从教育的结果来看,学生一旦接受某种教育,就不能推倒重来。因此,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任何实践活动,都要聚焦在反思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思想,净化情感,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日臻完美。综上所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众多要素中,教师的专业智慧已经成为贯穿专业知识和专业品格的关键,青年教师应该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炼就专业智慧,不断将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推进,实现自我价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