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吸引空穴与电子,把正电和负电分开,在p
接面两端因而产生电位差。在导电层接上电路,使电子得以通过,并与在p
接面另一端的空穴再次结合,电路中便产生电流,再经
f由导线传输至负极。从光产生电的过程当中可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与材料的能隙大小、光吸收系数及载子传输特性相关,因此厂商就提升转换效率的研发方向出发,往往也从材料选用、镀膜方面著手。3、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特征首先是较高的生产成本。除了转换效率造成薄膜太阳能电池无法普及外,昂贵的建厂成本,往往也是令厂商却步的原因。以建一座30MW的太阳电池工厂为例,硅晶太阳电池的投资成本约4000~6000万人民币,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为其成本的5~10倍不等,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在没有雄厚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厂商更难获取充裕的资金,因此无法建立相应的厂房设备。其次是原料供应充足。在镀膜部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所需的硅镀膜亦只需1~2μm,厚度仅为硅晶圆的1100,当硅料短缺时,可节省较多的材料费。而CIGS所需的硒、铟及CdTe的碲虽为稀有金属,但因全球对此类原料的需求量仍低,故不存在缺料问题。最后是与载体做造型整合。由于薄膜电池非使用结晶硅做基板,因此不会受到晶圆尺寸大小限制,故容易进行大面积及客制化生产。加上有些基板具有轻薄、可透光且可挠的特色,因而增加薄膜太阳能电池造型设计的弹性空间及应用范围,例如,可结合商业设施、大楼及住宅,融入遮阳板、玻璃帷幕及屋顶等进行相关设计。
参考文献:[1]密保秀,高志强等基于有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08(11):957、975[2]张馨芳,徐征等基于叠层结构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J]光电子12539激光,2008(8):1016~1018[3]唐健敏,史伟民等ITOCuPcCuPc∶C60AlqAl结构的PIN有机太阳能电池[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8~42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