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中国未进入汽车普及期私车剧增不是灾难是机遇
经济参考报李利
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
2001年,国产轿车的总销量达到725万辆,其中,经济型轿车的私人消费占到70以上。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出现持续增长势头,北京新注册机动车5万多辆,比去年同期上升36,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12辆。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社会问题,私车增长究竟应该鼓励还是限制?面对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有关部门应当提前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
中国还没有进入“汽车普及社会”
记者:今年一季度北京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百户已经拥有小汽车12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化社会?
11
f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李京生:我没有听说过每百户拥有12辆小汽车就标志着进入“汽车化社会”这个标准。首先必须弄清楚,“汽车化”是亚洲才有的说法,日本人在1965年提出了“汽车普及元年”这个概念,它的标准是每千人12辆小汽车。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离“汽车普及”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预计中国的“汽车普及元年”大概是在2008年或者2009年。目前中国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只是一个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已,北京的车辆剧增也只是局部地区的快速增长。
刺激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
记者: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那么机动车数量剧增是不是一种灾难?该不该对这种增长进行限制?
李京生:目前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决不是一种灾难,相反应该说是一个刺激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70年代日本也遇到过机动车数量全面上升的情况,凸显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十分严重,比现在中国要限制汽车发展的每一个理由都严重10倍20倍。中国路少,日本更少,中国缺油,日本更缺油,那么为什么日本没有对汽车实行限制,相反还把汽车当作支柱产业发展?因为第一,汽车产业生产率大,上升率高,汽车产业是利益最丰厚的领
11
f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域之一,出口整车比出口原料效益高得多。第二,汽车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追加消费,因此可以吸纳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劳动就业人员。第三,汽车生产可以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市场的发展又将反作用于汽车产业,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然越干出口额越大、越干市场越大、越干就业越大,那为什么不干?!
不过必须承认汽车是一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