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笔,使二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用深谷衬托高山,更显山势高峻;用贬抑衬托褒扬,会使褒扬处更为显豁。反之亦然。因此,抑与扬实质上是一种反差对比。抑与扬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其特点是抑在先扬在后,抑的目的在于扬。二是欲抑先扬。其特点是扬在先抑在后,抬高是为了跌重。它一般在“抬”上下功夫较多,例如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又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4.实与虚(虚实相间、虚实结合)实与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简单地说,描绘实有
f之景,为实;描绘想象之景,为虚。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实写与虚写才具有相对的意义。从表达效果上说,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描绘景物,有利于更加鲜明、充分地表现景物的某一方面特征,使诗人笔下的景物,既可感可触,又气氛浓烈。同时,也更能够凸显、强化诗人要抒发的某种感情。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