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作者:李德菊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0期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努力做到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能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注意观察事物,培养创新思维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学习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而获得的。没有透彻的观察力就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会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能力。所以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我在教学重量单位“吨”的认识的时候,我跟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单位“吨”和我吃一顿发的“顿”读音有点相似,那么一吨的东西我们能一顿吃完吗?一吨有多重呢?结合插图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牛、马、猪、水泥、肥料、汽车等,让学生明白两头牛的重量才有一吨。吨是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如此教学既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
二、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学习量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量课桌、黑板、文具盒、教科书等的长和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在学习“千米”的时候,我不但让学生去走一走,还要让学生去量一量,通过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千米的认识是更加具体化。在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动手用多种方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割、拼合,实现知识的转化。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