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教研论文
沈彦宏,男,1992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一直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承担县级公开课,获一等奖。先后多次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2012年被银川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宁夏贺兰县常信中心小学沈彦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名著,数百年来风靡日本、菲律宾等国,历久不衰。传统文化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一、把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
5
f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让学生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要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和深度。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二、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史。屈子投江,苏武手持旌节牧羊十八年,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在一篇篇激扬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屈的民族英魂。语文教师应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