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阮、应、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