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课前准备: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2、预习本课,加上自己的批注。教学方法:自读自悟;以读代讲;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
f教学流程设计:一、课前谈话导入。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1、鲁迅图片及《自嘲》诗。2、诗人臧克家简介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本文是“初识鲁迅”这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鲁迅有了不少了解,本课导入,由旧知识引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前面课文的复习。)
f二、初读课文,读通顺、正确。课件出示:课文全文。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当当小评委,来评价一下。(师示范读)学生评价,说说怎样读好这首诗。(设计意图:“读”是诗歌教学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在学生初读后,教师的范读能起到较好的示范指导作用。)三、小组合作,自学诗歌。四人小组合作读读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验。并思考(课件出示问题):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一种人?2、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合作学习,汇报。(设计意图:按要求自读自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四、品读课文。(一)、品读第一小节。指名读第一小节。(板书:“活”、“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