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心理较量中成长
讲述我的“微课程”开发故事
一.主要问题概述(一)学习习惯差,纪律散漫:除了在校上课时间,放学后基本上不再学习周学习时间在30小时以下;上课总是“旁观者”,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忽高忽低。(二)自卑、敏感: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戒备和对立,但又渴望被别人接受。(三)师生关系不良:由于刚转入新的学校,邓XX几乎没有一个朋友,自我陈述“不需要”,在群体中显得孤独、无助,可有可无。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很差。二.邓XX问题的分析(一)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1亲情的需要从与邓XX的接触中,我慢慢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她还有一个亲生妹妹。邓XX是班上11个住校生中的一分子,比起其他孩子,她显得更为“成熟”,而且常听到她这样的表白:“我一点也不想家,不想我妈”,这表明她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母爱的。2成就感的需要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渴望老师和同学的接纳,尤其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邓XX也是如此,她渴望进步,希望融入集体,但又始终怯生生地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二)诊断从我的观察以及多方掌握的资料可以认为邓XX是属于环境适应不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并且伴有后进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三.辅导策略与案例分析都是周记惹的祸开学报名那天,邓XX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高高的个子,留着一个酷酷的“小男式”发型,走起路来,弓着腰,低着头,拖着腿,嗓门特别大,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女孩;而另一方面,她不敢跟我打招呼,一说话就脸红,又显出了女孩子特有的那份含蓄,当然也不排除她未见过世面才会这样的可能。第一次打交道是开学两周后的周记评讲课,她的一篇名为《老师,您辛苦了》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构思精巧,语言优美,饱含真情,并且采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讴歌了教师。这让我欣慰,也让我震惊,在清水那么艰苦的地方还有这样优
1
f秀的孩子!当然,我也想过这有可能是抄袭的(后来证实的确是这样),但初涉人世的我始终相信孩子是天真的,我宁愿相信这是她自己写的。于是,我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大肆赞扬了一番,并且让她去打印出来投到了校报。接下来的日子,同学们的心中对邓XX多了一份敬佩,而我和她之间似乎多了一道无形的墙,后来我发现她确实是故意躲着我。回想起她把打印稿交给我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陈老师,可不可以不发表,同学们知道就足够了……”,我只是很单纯地说:“既然写得好,就要展示出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