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1(四)谨慎开放证券投资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12参考文献13
f一、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资本的国际流动从东道国利用外资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官方援助,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赠款或优惠贷款;二是利用海外私人资本。而海外私人资本的流动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商业银行贷款,二是证券投资,三是私人直接投资。通过官方援助得到的外资一般比较优惠,但是援助国或国际金融组织不会大规模地提供;而且从整个世界来看,其在全球资本流动中也只占很小一个比例,大量的是国际私人资本的流动,因此,下面探讨的主要是三种形式的国际私人资本流动。
从战后来看,资本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较慢,因此,在80年代以前,没有多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担心跨国公司控制本国经济,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态度,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直接投资也增长不快;而就银行商业贷款来说,由于利息高、期限短、偿还成本较高,因此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大量利用。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利用比较多的是官方援助。但是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由于石油资本要寻找出路,大量的资金通过发达国家的银行,作为商业贷款流向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拉美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量政府借款最终酿成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因此,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贷款逐步减少,在这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态度有所转变,加上国际上对跨国公司的制约加强,跨国公司的行为也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注意积极利用私人直接投资了。此外,由于一些所谓新兴资本市场的兴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也日益增多。这种趋势到90年代就更加明显了。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
f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入达到了2400亿美元(如果包括韩国,则为2650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近六倍,比19781982年商业银行贷款高峰期几乎多四倍。90年代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出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私人资本的相对重要性提高。现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是官方资本的五倍,而仅仅在六年以前的1992年,官方资本的流入还大于私人资本。
第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私人资本流动越来越重要的目的地。在1990年,发展中国家得到私人直接投资还只占15,但到了1997年,这一比例几乎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