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应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执行,一般为4级
6
f或5级堤防。提高或降低堤防工程级别时,应充分论证。2、穿堤建筑物(涵管、涵闸、泵站等)的建筑物级别不应
低于所在堤防工程级别。防洪墙的建筑物级别应与相应堤防级别相同。具有通航、交通等功能的建筑物,应同时满足相关行业标准。
3、中小河流堤防工程一般可不进行抗震设计;对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重要防洪墙及穿堤建筑物应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二)堤防工程1、一般原则(1)堤防工程设计应遵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执行。(2)堤防工程的堤顶超高值根据规范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大于10m。堤顶道路宽度可结合防汛和管理要求合理确定,一般不大于40m,堤顶道路路面结构宜采用泥结碎石型式。2、堤防加固(1)对未达标的堤防,应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复核堤顶高程、堤身和堤基的抗滑及渗透稳定性。(2)现状堤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建材、占地、交通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放缓边坡、加高培厚等方案,合理确定堤防边坡加固型式。拆迁量较大的堤段,经综合比较选择加高防洪墙、增设防浪墙或结合路面加高方式。
7
f(3)堤身、堤基隐患处理,应在综合分析堤身填筑质量、堤基地层结构、历史险情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比选后,选择合理的除险加固措施。对堤身填筑质量差、散浸、渗漏等堤身隐患,应综合比较堤身灌浆、土工膜、搅拌桩、冲抓套井粘土回填以及加设下游反滤排水等方案,选定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对堤基渗透破坏情况,可根据地层结构、险情情况,结合必要的渗透稳定分析,可采用堤后盖重结合排水或垂直截渗型式;对堤防背水侧坑塘,结合堤基渗透稳定分析,可采取填塘固基措施。
3、新建堤防(1)对新建堤防,应根据河道整治和防洪要求,经过比选,合理选定堤线和堤距布置。(2)根据河道行洪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以及占地情况,合理确定堤防结构型式。受地形条件或已建建筑物限制、拆迁量大的河段,可采用防洪墙等型式。(3)土堤设计应根据筑堤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经抗滑及渗透稳定分析后,合理确定断面结构型式,并提出填筑材料质量要求及填筑标准要求。(4)防洪墙设计应对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等结构型式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应计算防洪墙稳定、地基应力及结构应力。(三)护坡和护岸工程1、中小河流堤防护坡型式宜与自然和谐,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