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高段语文的课前预习织里实验小学潘亚萍
我们有个成语叫事半功倍,意思是: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我觉得高段语文的课前预习,如果预习的内容恰当,使用的方法得当,那么就具有这样的作用。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预习的目的也即在于此。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同一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同一类型的课文,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不仅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还表现在内容的相关连。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语文课的预习有全册性预习、单元性预习和单篇性预习三种。本文内容是关于单篇性预习的探讨。那么单篇性预习一般要做哪些事?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思考练习、困惑疑问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鉴赏课文打下基础。单篇预习我们一般采用怎样的预习方法呢?根据预习要有目的性、程序性、系统性、科学性、灵活性、多样性、功效性的要求,采用读、划、注、查、思五步预习法,可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读。这是预习的第一步。古人说:“读书贵神解。”读,就是要求快速通读(朗读或默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总体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大意。不同的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课文一般有写人的文章,写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