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华大学法理学试题一,概念辨析581法学和法理学2神法,人法,法治3法律意识,法律文化4习惯法,制定法,判例法5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二,简答310分1法律推进道德标准2法律作用局限性3法律责任的实质三,理解题30分1《淮南子》:“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10分2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优劣是另一回事,谁,哪本书说的,你的看法。10分?3《唐律疏议》:“今之典宪,前圣规模,章程靡失,鸿纤备举,文选奏弹曰,肃明典宪。汉书曰,规模宏远。汉高祖命张苍定章程。诗传曰,大曰鸿,小曰雁。鸿训为大。纤者,细微也。谓律内大小之刑,无不备举。而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德礼犹晓与阳,刑罚犹昏与秋,言德礼与刑罚犹昏晓相须而成一昼夜,春阳与秋阴相须而成一岁也。是以降纶言於台铉,挥折简於。”。谈谈这段话的认识10分四,分析题25分
案例:某市公安局由于大气污染,制定了关于限行的通告法规:《道路交通法》第三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
回答:1从法律位阶上评价通告合法性10分2通告调整自由和秩序是什么原则,你的看法10分3《道路交通法》第三十九条的内容评价5分
五,论述法律对社会的调整25分2013年清华大学法理学试题
概念辨析(每题10分)法与法律法系与法律关系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二、简答(每题15)1、法与道德的矛盾与冲突2、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三、材料分析(40)材料讲了河南平坟复耕事件并强调国务院通过一个命令,不能使用强制措施强制平坟。
请评述之。四、论述当代中国法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50)
2012年清华大学法理学试题
1“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法律与道德问题的讨论,请问是否应设立“见死不救罪”?结合法律的
意志性(法律的人为拟制性)来分析。
2简述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并结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