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在给出地址
“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展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存放
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口:P3口管脚是8个
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
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
缘故。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
〔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
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212单片机开展概况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所谓单片机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中央
处理单元〔Ce
terProcessi
gU
itCPU〕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及其IO通信口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构成一个最小的计算机系统,而现代的单片机那么加上了中断单元、定时单元及AD转换等更复杂、
更完善的电路,使得单片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更广泛。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正处于开
展阶段,集成电路属于中规模开展时期,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尚未成熟,单片机仍处在初级的开展阶段,
元件集成规模还比拟小,功能比拟简单,一般均把CPU、RAM,有的还包括了一些简单的IO口集成
到芯片上,像Farichild公司就属于这一类型,它还需配上外围的其他处理电路才构成完整的计算系统。
类似的单片机还有Zilog公司的Z80处理器。1976年I
ter公司推出了MCS48单片机,这个时期的单
片机才是真正的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并推向市场。它以体积小、功能全、价格低赢得了广泛的应用,
为单片机的开展奠定了根底,成为单片机开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MCS48的带着下,其后,各半导
体公司相继研制和开展了自己的单片机,像Zilog公司的Z8系列。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单片机已
开展到了高性能阶段,像I
ter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公司的6801和6802系列,Rockwell公司
的6501及6502系列等,此外,日本的著名电气公司NEC和HITACHI都相继开发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
word资料
f
用单片机。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公司均竞相研制出品种多,功能强的单片机,约有几十个系列,300多个品种,此时的单片机均属于真正的单片化,大多集成了CPU、RAM、ROM、数目繁多的IO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