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
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掌握天线原理、量子力学、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概论、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的专业知识。4实践类知识:具有电波测量实验、电子电磁技术实验、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等的专业知识。5能力素质知识:了解电波传播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微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