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答案
考试说明考试为开卷共四个题均为论述题。要求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12题字数不少于200字,34题不少于400字。四道题中有两道是需要联系实际的。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P4~5)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入19世纪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和条件。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成果的创造性继承,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欧洲近代文明合乎逻辑的发展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P25)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既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