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例、古代有个名叫陈占之的人,他的天资不大聪明,读书每次只能背诵50个字。然而由于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每日积累,终于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貌合神离,材料表面上照应了论点,但第二句侧重点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注意突出强调“勤”或者“勤”补了“拙”,实际上是暗中转移了论点。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
2
f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
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
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
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
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
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二)叙例根据论点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叙例”时:裁剪挖掘增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性
更明确)
例:《列子响遏行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
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论点一:凡事不能走极端。
古时候,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尚未学到老师的技艺便要回家。后来,他听了老师为自己送
行时唱的一首歌,才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不仅不走了,而且终生不说回家。因此可见,薛
谭所犯的错误就是爱走极端。
论点二:身教重于言教。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