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其体系之庞杂,涉猎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涵盖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在高中各学科之中,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一切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促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
f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5页)。由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然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内容目标的实现。若政治课堂教学着眼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而进行,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了或有利于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则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则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应该可以视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其次,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当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知识的总量在迅速膨胀,我们已经不可能像知识发展缓慢时代的人们,相信知识的千真万确,相信可以全部掌握并可以使用已有的知识来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只有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创新型人才的脱颖
f而出。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以问题教学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以研究性教学为支撑,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放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评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