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在全省排名第3位,列全国22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0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代表性传承人13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代表性传承人70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3项,代表性传承人211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得市的文化事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诱人的魅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围绕“打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这一目标,通过建设“城市文化、全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了全民体质,为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太极拳风靡全球。作为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太极圣地”称号的太极拳发源地和“全国太极之乡”,太极拳已经成为人民最喜爱的武术运动之一,各种级别的专业或业余太极拳培训、习练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更是将这里视为“太极拳圣地”,纷纷前来学习太极拳。有数据表明,目前太极拳已经传播到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习练太极拳人数已超过1亿人。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宣传山水,推动太极拳的进一步普及,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近年来,市先后举办了国际太极拳年会、山水旅游节、中国国际摄影节、U17乒乓球冠军赛、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
f等数十个大型节会。2010年,山水国际旅游节更是升格为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为市的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市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石,在此之上产生了一大批的专业演出团体和文艺创作人员,形成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曲艺和民间文艺等门类齐全、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近5年来,我市作家、艺术家共获得国际奖16人次,获国家级奖项1213人次,获省级奖项1632人次,创作出版文艺专著336余部,发表、展出、播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3600余件,主办、承办、参与举办大型文艺活动100多次,涌现出米闹书法、杨林(戏剧)、卢立文摄影、杨晶文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领军人物,不断地为全市人民奉献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也向世人展示着市的文艺创作实力。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崇文重教是市的优良传统,市的文化设施建设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