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进一步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
f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地市级三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是当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影响和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地市级三馆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据初步统计,在全国333个地市级城市中,尚有将近半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没有馆舍或者仅有办公用房,有馆无舍。中西部地区现有馆舍狭小破旧、设施设备落后的情况更加突出。全国现有的地市级三馆,大多建成年限较早,迫切需要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