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任媛媛广西南丹车河镇中心小学ryy6462163com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口算、笔算、四则混合运算。看似不难的题,在本班学生的作业中,做错题的学生还是相当多的。为了提高本班学生在基本计算中,有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就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上数学的老师都知道,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同年级的老师,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先是对学生审题、草算、书写和验算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了解学生计算习惯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对计算的影响;然后是收集整理学生的典型病例,分析学生问题成因和计算过程的学习心理;最后找一些学困生沟通,让他们独立面算,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和算理,了解他们计算过程中的知识缺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虽然是多种多样,但造成错误的原因却有类同之处。一、感知的原因小学生进行计算,首先要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
f算,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将小数点点错等现象常常发生。例如:数字抄错,154学生会写成145;运算符号看错,在算式里,把“-”看成“+”,把“×”看成“÷”;抄错题,抄上一题算式,变成抄下一行之类的;小数的位数数错等等,计算错误率较高。1、年龄特征的原因。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作研究,发现710岁儿童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的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小学生同样不善于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所以在计算时往往容易造成错误。学生常常在计算数目较大,计算较多的题目时,由于注意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错误。例如:⑴学生在做本册教材第8页第7题的作业时,共有6小题,可抄其中的106×25,却抄成106×25。计算过程中,将1×25,写成10×25,加上006×25,写成06×25,导致计算结果错误。⑵又如在初学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有些学生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从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有些学生偷懒,不亲自算,抄对做错学生的,自己也就跟着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