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C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能力。该项对“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理解有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把“礼”看作是形式化的东西,并不是说周代的“礼”就是“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f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列举了各种学说、文化碰撞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哪种碰撞最激烈。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