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网络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李威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05期
21世纪是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人才激烈竞争和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保护当代大学生不受或少受网络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特征和成因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交友,希望被别人理解,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缺少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他们在网络面前有时缺乏足够的理智,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有些大学生宁可荒废学业也要和电脑网络为伴,还有部分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误入歧途,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大学生网络依赖有哪些特征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大学生产生这样的行为
1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
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渴望友谊、理解和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的扩展和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有机会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和展示自己的专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并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自我封闭和社交恐惧,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而虚拟的网络世界为他们自身价值的满足提供了便利。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相互认识和了解,每一个网民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在网上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对现实中觉得处在卑微地位的大学生更有吸引力。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跨越时空彼此相识,形成一种理性而又持久的亲密朋友关系。他们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双向或多向交流的网络载体,让网友们认识和了解自已。通过这种交往,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得到实现,自我评价也会提高。当自我价值实现时,在主观上就会产生自信、自尊
f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