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
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和掌握压强的知识。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的概念,知道了增大和减小压
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这节课在本章中的要求并不高,但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却不少,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液体压强特点,为学习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作一个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令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猜想,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难点在于要明确液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1、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也会产生压强2、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规律3、利用多媒体手段,必要时把实验的关键部分放大、定格,引导学生从看到的关键部分,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我们可以用公式p=FS求出这个压强的大小,其中由于F是由G产生的,所以上式可以写为p=FS=GS。这时我们往往会说,这个压强的产生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如果用这个杯子装上水,水对杯子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看看每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二)分组演示实验,证明液体对盛载它的容器有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第1页共3页
f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板书1)
2、液体内部有压强。
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缘故。
3、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得到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