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高频考点某些考点因其独特的学科地位而成为高频考点。抓住高频考点,既可避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能提纲挈领,抓住主干,突出重点,更便于综合思维。以全国卷为例,综合考查区域是历年的重点和热点,且分值较高,应引起考生的重视。试题往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这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地理学科的特性综合性、区域性密切相关。另外,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也是高频考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重、略偏向人文地理是高考的基本趋势。下面以“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这一高频考点为例,归纳其知识体系及考查角度。1农业(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①考查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林业山地与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海洋;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②考查局部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f2工业(1)知识体系
(2)考查角度①考查区位分析:自然因素是否有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要考虑理想的区位条件和现实区位条件(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环境因素根据不同工业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②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角度:为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环境效益角度:要考虑主导风向、水源、地形的影响,以及与城市的距离。
f③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技术、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运输在发达国家工业区位中不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度越来越重要。
3交通运输
(1)知识体系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交通点
线:商业→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环路边缘
工业→工业集聚或扩散
聚落→分布、形态
(2)考查角度
①考查宏观选线: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然因素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②考查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