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
作者:龙文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4期
摘要:社会工作伦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外来品”,尤其是在伦理方面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鉴于此种境况,实现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是推进社会工作在我国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分析了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目标等,继而论述了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了“本土化”的潮流,其主旨主要是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以及先进模式等引入到本国,而且努力使其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最后整合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经验或者理念的一个过程。就当下而言,我国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代,社会问题亦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经常会遇到一些天灾人祸等,因而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就显得相对迫切,这也就要求国家必须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抚与救助。社会对于社会工作需求的逐步增加逐步推动了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发展,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社会工作从西方引入到中国之后,西方的一些理念显得非常格格不入,与此同时还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社会习俗习惯等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所以社会工作很难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功效。社会工作是蕴含道德特质的工作,理论学、价值学是其生命线。鉴于此,我认为我国必须实现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工作真正地服务于社会建设与发展。
(二)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意义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实现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是十分重要,对此莫雷里斯和雪佛曾专门提出了一整套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提到,“打造一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倡导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来说,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是我国众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