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新会乡土志》第16页),“越七日,(崖门海)浮十余万”(《崖山志》第105页),宋朝遂亡。还在宋元对恃崖山海面时,二月初四日,元军主帅张宏范用船把文天祥押到宋军阵前,要他写书劝宋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却写下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绝唱。崖海一战,宋军全军复没,朝廷物品除被元军掳去外,全部散落在官冲,因而在此挖出许多“皇帝碗”,似是常理,然而考古发掘却推翻了这一推论。丝绸路上的官冲陶瓷官冲窑在那么长的时间烧制那么多的陶瓷,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本地销售?当时新会人口很少(据《宋书州郡志》载:“新会郡领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
五邑民间传说3五邑民间传说
f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校本课程语文
五百九”),根本无法消费那么多陶瓷。北运?当时广东的制陶技术比不上北方,相信难以在北方销售,因而最大的销路是出口,散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量广东窑宋代陶瓷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有一条起自汉代、盛于宋、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的起点是广州和泉州,终点是东南亚、南亚或西北非洲。其中的一条航线是经海南岛、西沙、越南入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中间的泰国柴亚兰坡村附近后,与前来此地的印度、阿拉伯商人交易,成交后雇人挑货穿越36公里的地峡,到达印度洋岸边的塔库巴古港口,装船后再转运到印度、波斯、红海和北非等地(另一条航线为取道马六甲海峡往印度洋)。陶瓷与丝绸、茶叶是中国三大传统出口商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其本意就是陶瓷。唐代,中国陶瓷巳大量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出口。至宋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人们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宋代也相应地被称为“陶瓷之路”。在唐代,广东便有专供出口的窑场,根据考古发掘,唐代特有的“馒头窑”,“在广东梅县、增城、佛山、南海、新会、三水、高明、郁南、廉江、遂溪、封开等地都有发现”(同上书,笫151页)。宋朝时,潮州笔架山、广州西村、惠州窑、海康窑、南海窑、阳江石湾窑、梅州瑶上窑、新会官冲窑等都是外销瓷窑。而从广州出口的瓷,除广东本地产的外,还包括东南沿海和长江中游各地窑场生产的,广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陶瓷输出港。新会曾属南海郡,离广州较近,官窑的产品运去广州出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