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产业。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可编辑
f精选文档
第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通过大量引进技术装备,并积极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带动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如部分淀粉企业采用了刨丝机和全旋流分离装置,使淀粉游离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淀粉提取率由原来的不足80提高到84一86,个别企业达到87一88。蒸汽去皮、水力切条和低剪切制薯泥等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薯条、薯片和全粉的加工质量。
第五,马铃薯加工增值链条得到延伸。马铃薯从初级产品加工成淀粉、精粉、全粉、膨化食品、薯条、薯片和薯泥,增值空间巨大,吸引了许多社会投资。根据市场需求,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发马铃薯加工增值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按照细分市场,发展一个或者一系列马铃薯产品的加工产业。
第六,进口替代作用明显,国产化率显著提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马铃薯消费量巨大,需要通过进出口调节余缺和弥补国内结构性供需缺口。2006年以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产品一直是净进口。2007年以来,部分产品已经随着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而转变为净出口格局。随着国内马铃薯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国产比率将日益提高,未来五年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