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张碧珍2009083141(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龙岩364012)
摘要: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为合理利用药用资源本,近年来以用较多关于不同产地陈皮陈皮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文献记载,本文对陈皮化学成分、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陈皮;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皮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在药材商品中,由于产地和栽培品种不同,分为广陈皮和陈皮两种,二者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CitusreticulataBla
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广陈皮为变种的茶枝柑果皮)。明代李时珍云:“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原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签,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在此理论指导下,陈皮用途广,用量大。近年来不少科研单位对陈皮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新的成分、新的药理作用,本文从炮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综述。
1陈皮的基本概况
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噪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哪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日用草本》:“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草本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
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陈皮。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商品名前者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