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分析】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第5页(共16页)

f【解答】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C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东汉初年”,二是核心内容“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所以桓谭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与材料相违背。故选:C。【点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A.孔子
【分析】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理学有关,“仁义”指得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故选:D。【点评】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第6页(共16页)
f④宋明理学的影响: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