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
第3页(共16页)
f《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4页(共16页)
f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宗法制的衰落D.井田制的推行
A.分封制的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的衰落。宗法制的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解答】“姓”以别婚姻,“姓”最初是贵族的总称,彰显贵族血缘的高贵。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逐步瓦解,贵族没落,宗法制衰微,所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A项表述与史实相反,故排除;C项内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D项与基本史实相违,应是逐步取消。故选:B。【点评】本题以文化常识切入考查对先秦政治制度的认识,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