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题为“柏林墙的碎片”,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B.文中说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对现代世界工业文明辛辣的讽刺;表达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C.在本文作者看来,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人类的爱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从而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墙。D.本文围绕着柏林墙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前后行文多有照应,脉络清晰,思路颇为严谨。E.本文虽是对历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现实的审察。其内涵与哲学家赵鑫珊《人是什么》中所阐发的“把握现实”是一致的。(2).文章开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3分
来源httpwxjtyjycom
(3).①文章第2段用了不少笔墨写“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珍藏柏林墙的碎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5
f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②文章第3段末尾作者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4).作者在文中说“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试就这里所说的“墙”,另举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8分
来源httpwxjtyjycom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