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分析教材通读整套、整册、整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3中小学教师加强协作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
f系,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只不过是层次、梯度不同而已。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应有目的地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更应该关心小学固有的起点和模式。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互相支持。其次,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教学方面的研究和交流,熟悉彼此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相互反馈教育信息,交流教学心得,便于中学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最后,小学教师应养成详细整理每位学生成长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毕业时,把学生的兴趣喜好、意志品质等心理特征全面反馈给中学教师,使中学教师能尽快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数字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重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既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媒介,又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积极有效的手段。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板书,并能边口授边板书,且富有启发性,就会使学生产生联想、类比,启发学生积极
f思考,就有利于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当然,板书设计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它能反映教师的知识,修养水平,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r